浏览量:8 发布时间:2023-05-22
冬奥会比赛场馆观众专用口罩、可吸收创伤产品……这都是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纳通科技”)自主创新研发的产品。11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北京市区两级税务部门的支持下,北京纳通科技2021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扣除额3711万元,抵减税收496万元。多种财税政策的落地得以从源头上缓解基础研究环节的生产成本以及资金压力,也让北京纳通科技对继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更加充满信心。
“这几年来,公司在研发投入上的支出超过1亿元”,北京纳通科技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董骧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给出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北京纳通科技的产业布局已覆盖医疗器械、智能外科、生物基材料、防疫物资以及医疗服务。
疫情出现后,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北京纳通科技快速启动生产用于保障供应。通过发挥医疗器械企业的专长,北京纳通科技将一些先进材料、技术陆续引入到口罩产品中。北京纳通科技生产的口罩在国家大型活动中可以看到其身影,冬奥会期间,票务与观众组织组给观众专门配备的特制医用防护N95口罩均由北京纳通科技生产供应。
口罩产品只是北京纳通科技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在董骧看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据介绍,2011年,北京纳通科技成立了研究院,研究院主要是帮助集团下属企业进行前沿技术探索、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工艺技术的优化和改进。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纳通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研发协同战略布局,在国内外设立了七所研发中心,迄今申请专利700余项;纳通旗下医学研究院与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内各大医院达成了战略合作,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平台,累计开展研发项目1100余项,其中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等30余项。
“很多产品已经陆续上市了,在临床治疗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骨科医疗器械、先进的生物材料等。”董骧透露道。
北京纳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助力。为发挥中关村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做强创新主体,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在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税收政策试点,涉及企业所得税配套政策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基础研究加计扣除试点两项政策。其一为自2022年1月1日起,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与一般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相比,试点政策将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了25个百分点,优惠力度较原政策提高了三分之一。
“在基础研究方面,税收政策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出资500万元用于基础研究,自2022年起可以享受按100%加计扣除政策,按实际适用税率15%计算,相当于国家掏出75万元对我们进行补偿,降低了我们支持基础研究的负担。”据董骧介绍,公司将税收优惠又再次投入到企业的研发过程中,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北京纳通科技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促进区域医疗器械行业的内在活力,强化海淀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积极为建设海淀区医疗创新雨林生态贡献力量。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